1980年代的香港有什么特点?

2024-05-07 17:54

1. 1980年代的香港有什么特点?

在港英政府1987年宣布拆除九龙城寨计划后,英国建筑师林保贤和加拿大摄影师格雷格·吉拉德在此后5年(1987—1992)的时间内数百次进入城寨,拍摄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城寨建筑以及居民日常生活近景。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从事“黄赌毒”的人已经离开了这里,我看到的现实和我的固有印象之间形成了断层。所以我想对九龙城寨作一次连续的记录,以此展示它真实的面貌,让人们知道在这个独特的、不寻常的、迷人的地方,居民是怎样过日常生活的。
——————
口述/格雷格·吉拉德采访/冯嘉安
在九龙城寨极端到不真实的生存环境里,有一个个艰难而真实的生活故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人并不关注九龙城寨,人们对这个地方发生着或发生过什么故事毫无兴趣。香港人只知道这里是城市里黑暗、肮脏和危险的地带,家长会告诉孩子们不要靠近这里。

后来我才恍然大悟:哦,这一定是九龙城寨了。像很多香港人那样,我听说过它,但从来没有看过一张关于它的照片,对它在九龙的具体位置也没有一点概念。
我开始一步步探索这个地方,为它拍照。渐渐地,我才明白,它因为落后于时代而为人熟知。我对它那种“里头尽是‘黄赌毒’”的固有印象渐渐消退。上世纪80年代中期,城寨里的居民都是竭力谋生的普通人,他们形成了封闭的小市场,彼此互通有无。但是,这些“正常人”的居住环境绝对是不正常的,里面尽是一般的城市中不可想象的景观。

事实上,九龙城寨的独特面貌是由历史塑造的。它不在清政府和英国政府签署的一系列关于香港割让、租借的条约范围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在管治范围内,当时的殖民政府决定不在里面强制执行香港法律。这造成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九龙城寨实际上由黑帮来管治,这里因此背上了“黄赌毒之地”的恶名。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从事“黄赌毒”的人已经离开了这里,我看到的现实和我的固有印象之间形成了断层。所以我想对九龙城寨作一次连续的记录,以此展示它真实的面貌,让人们知道在这个独特的、不寻常的、迷人的地方,居民是怎样过日常生活的。

1980年代的香港有什么特点?

2. 介绍一下香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时代背景。

香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时代背景:
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1982年9月,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其进行谈判。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
邓小平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规定:中国将于1997年收回香港。”双方最后达成共识,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于1984年签署协议。

扩展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曾为英国殖民地。
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3.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为什么那么厉害

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两次经济转型。
----
1950年以前香港经济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从50年代起香港开始工业化,到1970年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81%,标志著香港已从单纯的转口港转变为工业化城市 实现了香港经济的第一次转型。
70年代初,香港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香港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从80年代始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经济转型。
----
今天的香港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2000年,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达到12717亿港元,贸易总额达到32307亿港元,是世界第十大贸易实体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10丌箱,居世界第一位;有154家银行 , 拥有外资银行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2000年末香港股市总市值达48625亿港元,居世界第九位;外汇市场每日成交额达790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2000年末外汇储备高达1075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香港经济发展的优势 香港的优势在于其属国际化的城市,拥有便利的营商环境、完备的法律体制自由贸易政策和资讯流通、公平开放的竞争,以及金融网络、通讯基建网络等便利因素。此外,香港拥有庞大的财政储备和外汇储备、自由兑换的稳定货币、以及低税率的简明税制等优势条件使得香港发展成为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为什么那么厉害

4. 90年代香港繁华程度是什么?

90年代香港繁华程度相当于国内二线城市的发展程度。
香港属于一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与国际大都市,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香港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的地第三位。香港的繁荣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到了90年代达到了一个顶峰。

1990年代的香港仔。香港仔是香港南区的中心部分。香港仔以住宅区为主,以其渔村风味及海鲜,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1990年代的香港夜景,热闹繁华。
香港发展的程度水平:
香港GDP约2.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人均GDP约28万元人民币左右。外汇储备约4000亿美元。香港连续24年获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目前经济自由度为90.2分,是全球满分100中唯一一个总分超90的经济体。
2020年香港经济将受到疫情的极大影响,前两个季度,由于进出口减少、消费疲软、投资减少,gdp增速分别下降了9.1%和9%,但从第三季度开始,经济明显回升,gdp降幅缩小到第三季度-3.6%,第四季度-3%。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香港一九九八年经济形势及走向

5. 60年代的香港,原来长这样!

昨晚,去看了电影《追龙》,这部片子主要讲述了60年代时的香港,由甑子丹饰演的大毒枭“跛豪”(伍志豪或伍国豪)和由刘德华饰演的总华探长雷洛黑白联手,叱咤风云的江湖故事。这部片子拍摄投入应该不算大,但帮派之间的血拼场面极其血腥暴力。
  
 2008年,我第一次去香港。香港就一弹丸之地,站在太平山顶,整个香港都能尽收眼里。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地方,房子都快要建到天上去了,站在星光大道上远眺维多利亚港,中环一带的高楼大厦直插天穹,让我这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阿灿”十分震撼。
  
 窄窄的马路,交通秩序井然。公共场所不让吸烟,烟民们只能围着马路边的垃圾桶“打边炉”。
  
 人们,也算是温良恭俭让。生活节奏极快,地铁里的行人形色匆匆,走路都带风。听当地人说,他们很多人要同时打几份工,比如白天上班,晚上有空会再找一份小时工,大夏天很多人都穿西装,公共场所空调冷得要命,以至于大家出行不得不要带多一件外套。
  
 联系到《追龙》这部电影,让我很好奇60年代的香港究竟长成怎样?
  
 60年代,中国大陆政治环境复杂,人们大都吃不饱饭,被饿死和被打死的不计其数。为了讨生活,想必许多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往香港逃亡。香港就是一个大码头,其中类似“九龙城寨”这种城中村就是这些逃亡人们的大本营。
  
 外地人初来乍到,找到活干的,就花几块钱租一个床位,如果没有钱租床位,要是有相熟的老乡,就凑合着去挤一挤,或者打个地铺。城中村里,有人就有江湖,崇尚丛林法则,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肯定就会拉帮结派,厮杀拼命。
  
 今年,因为工作的原因,偶然间采访了几位长者。据他们介绍,在60年代,香港生活也是极其困难,工作机会少,有许多大陆人往香港跑,也有许多人往大陆回。就说我们单位,60年代建厂初期,当时就回来了许多“香港人”,其中较多是渔民,他们便转型当了船工。
  
 我当时还很惊讶:“香港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他们还会跑回来当船工?”
  
 “之前的香港也没有现在好,那时候谁知道呢,香港也是80年代才发展得比较快。”这位长者说:“那个时候香港也穷,工业主要有一点纺织业,也都是来料加工,而彼时大陆正值各类工业开始恢复,就业机会多。”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在《追龙》这部电影里出现了很多次,也是从社会底层靠一条烂命打拼,最终成为香港最大毒枭“跛豪”奉行的人生信条。跛豪的故事充满侠客式的励志主义,虽然他最终被判三十年的监禁,但我相信,大部分观众看完依然会觉得,他这样的人生,倒也畅快不是吗?
  
 时势造英雄,在那样的年代,或许只有像他那样,才能出人头地。
  
 但代价也是十分惨重,他身边的人死得一个不留。
  
 “万般带不走,唯有孽随身。”跛豪出狱时,一句感慨为他的一生做了注解。
  
 而60年代的香港,却带走了很多很多大陆人讨生活的故事。

60年代的香港,原来长这样!

6. 90年代去香港容易吗

90年代去香港不容易,97年香港才回归。
香港(Hong Kong),简称“港”,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相邻,南临珠海万山群岛,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陆地总面积1106.6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648.69平方千米。

香港的气候
香港为四季分明的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3℃。冬季温度可能跌至10℃以下,夏季则回升至31℃以上。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全年雨量充沛,四季花香,春温多雾,夏热多雨,秋日晴和,冬微干冷。
此外,香港市区高楼集中而密布、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气候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和郊区有明显的气温差别,高层大厦林立的市区让空气中的“悬浮粒子”较难吹散。

7. 你喜欢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吗?

作为有着“亚洲好莱坞”之称的香港,在八九十年代里影视行业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时期,那个时候热播或者上映的影视作品都能够获得观众认可和好评,同时也可以取得口碑收视、票房双丰收。而今天笔者就给大家盘点至今难以超越的五部港剧,可以说部部都是经典,甚至夸张点说,看完榜首其他都是浮云。

第五部《天龙八部》

豆瓣:9.0

主演:黄日华 / 陈浩民 / 樊少皇

剧情点评:这一版本太经典了,TVB太会拍了,虽然服化道照现在水平来看很朴素,但这些东西不过锦上添花罢了,最重要的还是对剧本的改编拍摄手法,演员对角色的理解融入,至少这一版本做到了很好。倪匡把阿紫写瞎了真是太快人心,太讨厌阿紫了,不使坏痴心爱乔峰的时候又觉得是个被成长环境影响的悲剧人物,诶,可怜我的乔帮主,北宋时代真是一团乱。除此之外,主题曲《难念的经》节奏让人窒息,歌词让人惊叹,意境让人拍案叫绝!就算降龙十八掌学会了,这首歌也学不会。


第四部《神雕侠侣》

豆瓣:9.2

主演:古天乐、李若彤

剧情点评:小时候超级喜欢看《神雕侠侣》,甚至还拿了录音带来录电视的声音,买了很多贴纸。 最喜欢李若彤的小龙女和古天乐的杨过。 里面每首歌每一个音乐都非常喜欢,心目中最好的《神雕侠侣》版本。而且这部剧选角大概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两位主演与角色贴合程度实在太高,堪称完美,“一见杨过误终身”我本是不信的,但放在古仔身上就合理了。不过,我最爱的大概是郭襄,她年龄尚小,精灵古怪,又侠肝义胆,忠义仁厚。据说她从此终身未嫁,后来开创峨眉一派,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第三部《射雕英雄传》

豆瓣:9.2

主演:黄日华、翁美玲

剧情点评:tvb永远的武侠经典,80年代拍出这样的片实属难得。这应该是云集最多大咖的香港电视剧了吧?主演有当时的无线五虎中的黄日华、苗侨伟,配角有吴孟达、秦沛、曾江、谢贤这些老戏骨,就连龙套都是周星驰、吴镇宇、欧阳震华,导演是杜琪峰,监制是王晶之父王天林,武术指导程小东,导演助理鞠觉亮,就连三部的主题曲词作者都是黄沾,这就是港片黄金时代的半壁江山吧,试问哪部片能与之媲美呢?最喜欢的还是翁美玲演的黄蓉,简直演活了,感觉就是小说中走出来的黄蓉,难怪也是金庸最满意的黄蓉了。


第二部《上海滩》

豆瓣:9.1

主演:周润发 / 赵雅芝 / 吕良伟

剧情点评:看了1983年上下两部剪辑电影版,再回来看看1980年的原剧集版。果然,时间充裕的话,看剧版才是打开《上海滩》更好的方式。没有高超的特效技术和化妆技巧的年代,一部戏的成就完全靠着演员出色的技巧和情节的紧凑。每个表情的细节都如此到位,即使整部片子的配乐只有一首,也足够。经典中的经典,才让人年年都变换着形式的翻拍,却无法超越。最后,不得不承认,发哥的许文强估计是难有人超越了,还有冯敬尧。他们才是现实里人物的真实状态,亦正亦邪,不黑不白。


第一部《大时代》

豆瓣:9.3

主演:郑少秋 / 刘青云 / 蓝洁瑛

剧情点评:经典不愧为经典,港剧心中No.1。断断续续终于看完,戏剧冲突很强的一部剧,很能带动观众情绪的一部剧。这部剧最厉害的就是塑造了丁蟹这一神奇人物,最高潮和最精彩的部分是指控丁蟹的庭审和方家三姐妹相继被害死的部分,后面的剧情就开始有点放飞自我了,各种不合理。憋屈了39集,最后复仇就只有十分钟。但总归瑕不掩瑜,值得高分。配得上这个剧名,浩浩荡荡的长篇悲剧。总之,称得起是一部无可复制的经典,现在看依然津津有味。



你喜欢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吗?

8. 90年代人均收入香港比大陆领先多少年

香港的人均GDP接近内地的四分之一。香港这个城市的经济一直比较发达,毕竟作为港口型城市,海上贸易非常发达。其实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香港就是全球瞩目的经济明星城市。香港经济之所以发达,还是因为独特的港口经济,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大陆对外贸易的口子越来越多,沿海经济特区也如雨后春笋版出现。不得不提的是,香港经济其实更加依赖地产和金融,实业产业一般,其他产业也不温不火,经济逐渐空心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